公元190年,关东联军起兵讨董,天下豪杰纷纷响应。时任长沙太守孙坚也一路北上,不过在路上孙坚可没闲着开源优配,先是逼死了自己的顶头上司——荆州刺史王睿,到南阳郡后又杀掉了南阳太守张咨。
孙坚有江东猛虎之称,一方面说明其作战勇猛,另一方面其实也说明孙坚为人性格霸道。逼死荆州刺史王睿,就是典型的例子:
王睿曾和孙坚一起平定零陵、桂阳,因为孙坚是武官,所以在言谈中,常常流露出轻蔑之意。对此,孙坚早就心存不满。王睿又与武陵太守曹寅合不来,王睿也想举兵讨伐董卓,并扬言要先杀曹寅祭旗。
曹寅害怕被杀,便假冒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的檄文,下达给孙坚,檄文中数说王睿的罪过,命令孙坚将他处死。孙坚领受檄文,立即起兵前往。孙坚本就愤恨王睿看不起自己,这次接着假檄文,混在军中以求赏赐为名混入城中,成功俘获王睿并逼迫其吞金自杀。
王睿被逼杀,可以说孙坚是为了报复,但南阳太守张咨被杀,则颇值得推敲:
比至南阳开源优配,众数万人。南阳太守张咨闻军至,晏然自若。坚以牛酒礼咨,咨明日亦答诣坚。酒酣,长沙主簿入白坚……便牵咨於军门斩之。郡中震栗,无求不获。——《三国志·孙破虏讨逆传》
据《三国志·孙破虏讨逆传》记载,等孙坚行军到南阳的时候,军队达到了数万人,张咨听说孙坚军到,晏然自若。孙坚以牛酒之礼招待张咨,张咨第二天也到孙坚营中回请。结果酒到半酣,孙坚的主簿以张咨供应义军军粮不及时的罪名,请求军法从事。
孙坚于是命人把张咨斩杀,之后“郡中震栗,无求不获”。从这段记载来看,孙坚杀了张咨,主要是为了获取军粮、物资。裴松之注引《英雄记》也记载了孙坚向张咨求军粮,张咨听从属下建议,不给孙坚供应军粮。
初坚至南阳,咨既不给军粮,又不肯见坚。坚欲进兵,恐有后患,乃诈得急疾,举军震惶,迎呼巫医,祷祀山川。遣所亲人说咨,言病困,欲以兵付咨……无何,卒然而起,按剑骂咨,遂执斩之。——《吴历》
《吴历》中的记载稍有不同,说的是孙坚到南阳之后,张咨既不给孙坚军粮,也不与孙坚见面。孙坚担心进兵后有后患,于是就诈称自己病重,然后派人对张咨说想要把军队托付给张咨,张咨来到军营,孙坚突然暴起,大骂张咨而后杀了他。
虽然记载有所不同开源优配,但综合几处记载来看,孙坚杀张咨的原因,其实就是因为军粮的问题。但如果结合孙坚与袁术的关系,再从袁术的经历仔细推敲一番,就会发现孙坚杀张咨其实是一个阴谋,袁术很可能就是幕后主使。
真相究竟如何术亦畏卓之祸,出奔南阳。会长沙太守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,术得据其郡。南阳户口数百万,而术奢淫肆欲,徵敛无度,百姓苦之。——《三国志·袁术传》
189年,董卓进入洛阳之后,袁绍、曹操先后逃出洛阳,袁术也怕董卓之祸,于是逃出洛阳来到南阳郡。正好碰上孙坚杀了南阳太守张咨,袁术得以占据南阳郡,南阳户口数百万,袁术奢侈荒淫,征敛无度,百姓非常困苦。
这里有必要说一下南阳郡的重要性。东汉开国之君,光武帝刘秀就是南阳郡人,所以于东汉来说,南阳是帝乡。荆州辖南阳郡、南郡、江夏郡、零陵郡、桂阳郡、武陵郡、长沙郡等七郡,其中以南阳郡人口最多,经济最富庶,可以说是荆州乃至天下第一大郡。
同时南阳郡与京师洛阳所在的河南郡接壤,地理位置又十分重要。所以如果能够占据南阳郡,在汉末三国乱世之中,就有了一块上好的根据地,因此袁术才第一时间跑到了南阳,一如袁绍跑到河北,后来抢夺了冀州。
孙坚杀了张咨后,进军鲁阳,与袁术相见,袁术表奏孙坚行破虏将军,领豫州刺史。这其实就很明显了,孙坚杀了张咨,袁术得以占据南阳郡;投桃报李,袁术表奏孙坚为行破虏将军,领豫州刺史。然后两人结盟,袁术为孙坚提供粮草,孙坚北上进攻董卓。
许多人经常不明白,为何讨董联军解散之后,孙坚会奉袁术的命令进攻荆州刺史刘表,其实根源就在这。孙坚接受袁术的指使,干掉了南阳太守张咨,使袁术得以占据南阳郡,同时两人结成攻守同盟,在乱世中共同进退。孙坚死后,其实孙坚的部下还是在袁术麾下,所以才有孙策借兵回江东的事情。
历史事件,往往都不是孤立的,而是有前因后果,我们读史书,需要前后联系,相互印证,才能发现背后的真相。
参考资料:《三国志》裴松之注、卢弼《三国志集解》、吕思勉《秦汉史》
天宇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